紫金矿业内蒙古矿山盗采风波:中央生态环保督(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举报人称,以上处罚认定了南矿段越界开采行为,但未对北矿的无证开采进行处罚。为应对检查,紫金公司还出现临时封堵采矿区,伪造塌方的行为。据举
举报人称,以上处罚认定了南矿段越界开采行为,但未对北矿的无证开采进行处罚。为应对检查,紫金公司还出现临时封堵采矿区,伪造塌方的行为。据举报人提供的2021年视频显示,施工工人称,北矿段为了应对检查,矿洞内准备了砖块等材料封堵矿洞入口,工人的部分设备也一同被封堵在矿洞里。
红星新闻记者曾参与举报人与乌拉特后旗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的座谈。当时,负责人解释称,当时自然资源局委托了测量公司对举报中南、北两矿段越界开采、无证开采进行测量,最后仅认定南矿段存在越界开采行为,开采量就是上述资料中所示的2988.41吨。然后根据矿石中有价值的金属含量,参考市场价格,计算得出违法所得为78万余元,再按照相关规定处不超过30%的罚款,即为23万余元罚款,共收缴罚没款102.4525万元。
该负责人还称,当时北矿段因矿洞内塌方,测量公司无法进行测量。针对无法测量的情况,还请第三方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相关安全评价结果显示:“北矿段存在联络道周边有采空区,暴露面积大时间长岩体不稳固,不建议组织施工。”
举报人称紫金矿业盗采或涉案16.3亿
或将面临天价处罚
两年过去,举报人举报的无证、越界开采量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过程中得到了证实。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调查核实情况显示:存在“无采矿证违法开采”的问题。该矿分南北2个矿段,南矿段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三贵口南矿段,采矿权证号:C1000002012063210125506;矿区面积为2.2797平方公里;开采矿种为锌矿、铅矿、硫铁矿;采矿权证有效期从2012年6月6日至2042年6月6日。北矿段为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三贵口铅锌矿勘探,探矿权证号:T15120100302039581;勘查面积为3.9平方公里;勘查项目名称为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三贵口铅锌矿勘探;探矿权证有效期从2019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7日。关于“北矿段已无证采矿约251万吨,出矿约196万吨,南矿段越界采矿约4.65万吨”的问题基本属实。
通报称,北矿段于2019年12月8日取得探矿权证,有效期至2021年12月7日,到期后未办理采矿许可证。2022年4月3日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井下实地核查,发现南矿段通往北矿段巷道堵塞,未能进入北矿段现场。
举报人计算,北矿段自2013年开采至今,始终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采矿251万吨,出矿196万吨,保守估计违法所得超过16亿元。南矿段越界开采4.65万吨,保守估计违法所得3000万以上。举报人告诉记者,若按照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的回应的算法,罚没违法所得加30%的处罚计算,2988.41吨越界开采量即被收缴罚没102余万元,那么无证、越界开采250多万吨,收缴罚没金额或超20亿元。

▲三贵口矿采矿许可证范围,红色部分为超出采矿许可证范围的北矿段
4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乌拉特后旗自然资源局一位负责人,询问这一案件下一步处理情况。其表示仅愿意当面说明。记者询问紫金矿业是否会面临天价罚款,该负责人未明确回应。
同日,记者还试图联系乌拉特后旗紫金公司总经理郑某某及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其他负责人询问配合调查情况,但电话均无人接听。记者短信列举的相关问题也未得到回复。红星新闻记者致电紫金矿业总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此事,请关注企业公告。”
举报人称公司无安全许可证违法开采达406万吨
当地称将核查
举报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紫金矿业三贵口铅锌矿还存在未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情况下违法采矿。在680m标高中段、580m标高中段以下中段未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情况下,采矿约600万吨,出矿约406万吨铅锌矿。
上述通报对此回应,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公司三贵口铁(铅)锌矿还存在“无安全许可证违法开采”的问题。
通报显示,该矿于2013年3月取得原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批复》,2015年12月18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680m以上)。2021年4月13日,市应急管理部门在对该矿采矿井下执法检查时,发现该矿在未办理580m以上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违法开采约163.25万吨,并依法对该公司的违法行为给予100万元罚款,给予主要负责人3万元罚款。2021年10月10日,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580m以上)。
文章来源:《矿业安全与环保》 网址: http://www.kyaqyhbqks.cn/zonghexinwen/2022/042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