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严厉打击铁矿石价格炒作行为 包括舆论(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国铁矿石虽然储量比较大,但是品位低、开采难度大,部委领导及行业人士多次提出上述疑问。“这次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骆铁军告诉《中国冶金报》
第三,更注重经济性。这是基石计划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特别强调要理性认识铁矿石市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项目的竞争力。
接着,骆铁军介绍了“基石”计划的基本原则、目标和实施主体等主要内容。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提升安全性,提升国内资源的贡献率,守住资源安全底线。“铁精矿目前长期维持在2.71亿吨左右,去年大概有5.2%的涨幅,达到了2.85亿吨,但国产矿占铁素资源的比例也只有16%左右,国内资源供给对钢铁生产的贡献率偏低。”骆铁军表示。二是保证经济性。聚焦重点地区,积极推进一批资源禀赋较优,规模较大,具有长期成本竞争力的重点项目。“近年来,国内重点铁矿生产企业通过新技术、智能矿山建设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综合措施,部分矿山铁精矿完全成本已经降至60美元/吨以下,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骆铁军表示。三是坚持市场化。要保障企业自主决策权,这次征集的项目企业都非常积极,纷纷表示只要能加快审批,所选择的项目在储量和竞争力上都是有保证的。四是坚持绿色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绿色矿山,不搞遍地开花,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第二,明确一个阶段性目标。“基石计划”提出用2-3个“五年计划”时间,切实改变我国铁资源来源构成,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问题。首先力争实现一个目标:到2025年,实现国内矿产量、废钢消耗量和海外权益矿分别达到3.7亿吨、3亿吨和2.2亿吨,分别比2020年增加1亿吨、0.7亿吨和1亿吨。“基于该目标,按2025年我国粗钢产量仍为10.65亿吨测算,国内矿和废钢对粗钢产量的贡献率可分别达到21%和26%,均比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骆铁军指出,“我们设立这个目标有明确的项目和数据基础,当然最终还要看审批进展和政策的落实。”骆铁军说道。
第三,突出两个实施主体。该计划建议建立两类实施主体和两级推进主体联动机制。两类主要的实施主体,一是钢铁企业集团或由其牵头的联合体,例如鞍钢、宝武、首钢、河钢、建龙等;二是以金属资源开发投资运营为主业并具有国家金属资源保障使命的国际化金属矿业集团,例如五矿等。两级推进主体,一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并由各相关部委组成部际联合协调推进机制;二是明确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和推进责任。
加大国内矿开发刻不容缓
近年来,从我国钢铁产业链供应链来看,矿和钢发展不同步,铁矿资源国内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口铁矿11.7亿吨,国产铁精粉2.71亿吨,废钢消耗量2.3亿吨,对粗钢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2%、15%和20%,国产矿和废钢贡献率合计仅为35%。2021年我国进口铁矿11.24亿吨,国产铁精粉2.85亿吨,废钢消耗量约2.3亿吨,对粗钢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1%、16%和20%。国产矿和废钢贡献率合计为36%,虽比2020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仍比进口矿低25个百分点。
“尽管客观上有资源禀赋差、成本高等问题,但更严重的是项目审批周期长、政策制度约束偏紧、税费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影响国内铁矿资源开发。”骆铁军指出,“从历年我国原矿产量看,曾于2014年达到15.14亿吨,远高于当前产量,说明有着较强的开发潜力。同时,经过对国内具备铁矿增产潜力的调研统计,我们发现‘基石计划'提出的增产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近年来,由于对矿产资源的投资较少,很多企业在铁矿石价格高位时想生产却不具备能力,“临时抱佛脚”只能小幅增产,这就造成国内矿供不上,以及安全生产、环保等多方面问题。
骆铁军指出,这与最近工信部等三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要建立铁矿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制度”是一致的。“它并非指铁矿石产品本身的储备,而是直指铁矿石资源勘探和开发建设。这一提法贯彻了中央精神,既强化国内矿产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又体现了与石油、粮食等产品的储备差别化。”骆铁军强调。
文章来源:《矿业安全与环保》 网址: http://www.kyaqyhbqks.cn/zonghexinwen/2022/0302/698.html